大家好,宝儿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什么都不要说什么都不必问,什么都不要说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不同年龄的“不要”意义不同
教育学上有个词叫“可怕的两岁”。这个阶段我喜欢说“不要”,这个阶段的“不要”也是一种适龄行为。
就像孩子六个月要吃辅食,一岁左右要学走路一样。
说“不”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
通过在出生时剪断脐带,孩子在身体上与母亲分离,但心理上的分离要到三岁左右才能完成。
三岁之前,他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但是到了一岁半到两岁的时候,孩子在心理上已经做好了和妈妈分开的准备。他想探索外面的世界,试图自己解决问题,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这总是很难。
这时候妈妈的“帮助”可能会让他感到愤怒,因为这样的“帮助”阻碍了他的“独立”,“不要”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在这个阶段,家长只需要多一点耐心,多陪陪孩子。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
二、过了两岁后还总爱说“不要”
家长记得这样做。
1.父母自己不应该总是说“不”
孩子们的第一个模仿者是他们的父母。如果父母在生活中总是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孩子也会对“不要”这个词产生错误的理解,以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主权。3354我妈经常叫我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强迫我听。
通过鼓励和使用积极的语言告诉孩子“他能做什么”比问他“不能做什么”更有效。例如:
“不要再到处乱放玩具了!”如果你把所有的玩具都收拾干净,妈妈可以让你玩一会儿。
“别把桌子弄脏了,你自己打扫吧!”可以说“你今天的书桌比昨天整洁,说明你越来越有条理了”。
“你别过来打扰你妈妈,你没看见她又在工作吗!”你可以说“你可以拿本书跟我安安静静的学习,等我忙了再跟你玩”。
2.不要给孩子说“不”的机会
除了孩子说“不要”背后“想要独立”的深层需求,更有可能是家长的提问有bug。
例如,在开始的例子中,操场上的孩子们忘乎所以了。如果母亲问:“我们回家好吗?”大多数孩子都认为“不,我不想回去”。
如果你的问题只有“是”或“不是”,大多数叛逆的孩子都会说“不是”。
所以,如何巧妙地设置问题,也是一门学问。游乐园的妈妈可以直接对孩子说:“我们现在吃薯条还是汉堡?”当孩子有了自己做决定的感觉,就不会只说“不”了。
3.巧妙化解“不要”的尴尬
可惜,如果你还是说了一句孩子可以用“不要”来回应的话,尤其是他反复不停地说“不要不要”,那就有点作弊的成分了。
这个时候,家长要记得不要和孩子陷入权力斗争,否则会忍不住爆发。
要把自己变成他的小伙伴,“找台阶”缓解这种尴尬。
你可以逗逗他,或者试着像他一样出轨,或者自言自语“哼,我要了,我去找XXX”等。把孩子的情绪从尴尬中解脱出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