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逸超上哪个大学(季逸超)

导读大家好,阳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季逸超上哪个大学,季逸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有这样一个孩子的故事,是我心中的

大家好,阳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季逸超上哪个大学,季逸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这样一个孩子的故事,是我心中的遗憾,也是很多北大老师心中的遗憾。

北大附中有一个叫季逸超的孩子,中学时期就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表现出了杰出的天赋。从高三开始为苹果iPhone开发发布猛犸浏览器,从设计到美工、开发、测试、运营等。全部独立完成。在2011年的自主选拔过程中,这个孩子得到了北大多位计算机专家的高度评价。但当时他高考模拟考试成绩只在北京一本线附近。按照当年的制度要求,他没有办法进北大。后来,他被另一所一本院校录取,但他在入学后不久就选择了休学。2011年“Macworld数字世界亚洲博览会”上,凭借猛犸,季逸超获得当晚最高奖Macworld Asia 2011大奖;2012年2月29日,《福布斯》中文版首次公布了“中美30位30岁以下企业家排行榜”,季逸超在中国榜上有名。

如何保证公平,兼顾效率,是当前高校自主选拔必须审视和考虑的问题。

从2003年开始,部分部属高校开始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至今已走过10个年头。经过10年的探索,自主选拔打破了高考一元化模式,为高校招生注入了新鲜活力,扩大了办学自主权,有效促进了中学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自主选拔在统一的冰山上撕开了一个口子,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唯一性,为一部分综合素质过硬、学术能力良好,但高考未必能有优异表现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进入理想大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同时,各种类型的招生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应试教育”的不利倾向,为下一步国家招生考试制度的多元化改革探索了方向。

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一些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试点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如何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一步明确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的总体要求,回归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本源,成为政策制定者和高校招生部门的重要课题。

高考是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是国家科学选拔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自主选拔录取作为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永远代替不了高考,要统一思想认识。要保证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在制度上不偏离基本导向,同时适当探索高考后面试录取,既能保证自主选拔不偏离高考基础,又能让高校在人才选拔上有更多主动权。

鼓励高校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选拔机制和程序也是当务之急。自主选拔录取试点改革的核心是打破分数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束缚,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而非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从而打破“唯分数论”,改变人才培养现状。

自主选拔录取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和移植,只能依靠各试点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进行探索。

为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创造条件,还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利益格局剧烈调整,社会心理复杂,民众诉求日益多元,使得高考制度改革面临巨大压力,容易导致集体非理性改革话语的主流化,从而使改革偏离科学正确的航道。深入研究和科学阐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发展规律,逐步引导社会舆论,形成支持和拥护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为最终实现科学选拔人才的招生考试制度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