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导读大家好,霖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大家好,霖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3.学习本文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叙述、抒情、描写和议论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发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二、预习检查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1)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X石反动政府的腐朽,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 月15日被特务暗杀。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诗人: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政府特务刺杀身亡。

  (2)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我们学过了他的诗作《有的人》。

  臧克家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

  朱自清: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茅盾: 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三、熟读课文,理清结构

  朗读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从哪两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每个方面都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主要事迹?

  学术研究 民主战士

  2.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过渡的?

  学者(1-7)为探索救国道路,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民主战士(8-18)投身民主运动,不畏敌人,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

  四、细读课文,讨论研究

  1.这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者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部分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他“说”了,跟着的是“做”。他“说”了就“做”。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这部分的“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

  2.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从大量材料中只选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六件事根据表现的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

  五、深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美

  1.活动一:朗读全文,体会结构美

  本文有总说段。如1、2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闻一多先生的“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本文有总结段。如19、20节。

  本文有过渡段。如7、8、9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2.活动二:重点选读,评说形象美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的学者(3—6)

  本文有一位 的革命家。(10-18)

  根据课文内容评说

  示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的学者

  用自己的话概括性评说:

  示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的学者。

  3.小结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放眼历史、胸怀天下、高屋建瓴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耐得住寂寞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学者。

  本文有一位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投身于民主运动的革命家。

  本文有一位以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甘愿为祖国而献身的革命家。

  本文有一位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革命家。

  本文有一位大义凛然、勇于牺牲的革命家。

  六、演讲比赛

  《最后一次演讲》(片段)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七、探究写法

  (一)写作手法(1—)夹叙夹议。

  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构所起的作用。

  夹叙夹议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二)写作手法(2)记叙与描写相结合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人物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体描写。这些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1.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A语言描写: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2)“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B肖像描写:

  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C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2.作者在记叙和描写中带上了自己对闻一多怎样的情感?

  叙述、描写抒情化。作者带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和对好友的赞美之情写作,能把平常的句子变得不平常。

  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这句是什么意思?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它”指深夜灯火。“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

  八、归纳主题

  我们应学习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精神?

  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他为探索救国救民之道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九、达标检测

  十、作业

  从书中或网上搜集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其他事迹,并讲给大家听。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