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霖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孙权劝学优质课教学视频,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领悟读书益于人类发展和充实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语
3、善于品味揣摩语言,真切感受人物形象,进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4、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图片导入 [展示人物绘像孙权与吕蒙,并介绍]
图片中的这两个人物都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吴王孙权,大将吕蒙。吕蒙跟随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孙权曾评价吕蒙“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吕蒙最大的功绩莫过于率军袭破蜀将关羽,占据荆州。他最初本是一介武夫,为什么会得到如此高的赞誉和功绩呢?今天,我们就在《孙权劝学》这篇文章中寻找答案!
二、检查预习
☆ 提问交流文学常识要点
多媒体展示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著有《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
《资治通鉴》:编年史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书名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作为借鉴来加强统治的意思。
三、朗读感知
1、教师范读
多媒体展示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音与停顿
3、学生齐读,初步感知文意
四、理解感悟
1、结合注释,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教师巡回答疑,并将共同的疑难板书。
邪:表示反问语气,“吗”
耳: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乎:表示感叹语气,“啊”
遂:就,于是
何:什么
乃:于是
岂:难道
谓:对……说
2、课文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3、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1) 全文共129个字,叙事简练又不失内容上的精华,作者共叙写了几件事?
多媒体展示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与吕蒙论议、鲁肃与吕蒙结友
(2) 详写、略写什么内容?
多媒体展示
详写:劝学、论议
略写:就学、结友
4、揣摩语言,分析人物
(1) 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
语言描写
(2)《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那么孙权是如何劝呢?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并试着读一读,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c“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3)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4)重点讨论:劝学的结果如何呢?(结合课文回答) 并试着读一读,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赞叹
①通过鲁肃、吕蒙两个人的对话得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侧面表现吕蒙的学有所成。②鲁肃主动与吕蒙结交,是因为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的,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从这些语句及行动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才、敬才
(6)那么吕蒙听从劝告就学,从“吴下阿蒙”到“刮目相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能听取意见、好学
并试着读一读他的语言,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自豪、自得
(7)孙权、吕蒙对话与吕蒙、鲁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吕蒙、鲁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5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结合人物身份,表现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多媒体展示
1、孙权:能言善劝,对下属严格要求,有关怀爱护之心
2、吕蒙:勤勉好学,能够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3、鲁肃:善于发现别人长处,敬才爱才
五、拓展延伸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两文的有什么异同?
《伤仲永》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孙权劝学》写吕蒙“当涂掌事”,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两文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的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六、探究反思
1、学与不学,吕蒙的变化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1)学习不能推诿,要从现在开始努力;
(2)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能学有所成。
(3)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欣赏完孙权高超的劝说艺术,我们能不能也用你所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来劝学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七、背诵课文
八、课堂小结
《孙权劝学》讲述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文章对话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于情味,故事情节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的确是我国古典文库中值得诵读的珍品。
九、布置作业
1、找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解释并用它们写出一段话
2、默写课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旨,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齐读此词,导入新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诵读课文,品评人物
(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在自由朗读后,挑战无标点而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学生挑战后,明确停顿,再读课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读懂文意,读出感情。
根据情景,补充对话。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揣摩语气。
权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曰:“ ______________。”(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曰:“______________。”(蒙乃始就学)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齐读课文,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提示:
初,权谓____曰:“卿今____掌事,不可不学!”
蒙_____军中多务。
权曰:“孤______卿治经为____邪!
但当_____,见___耳。
卿言___,___若孤?
孤常___,自以为____。”
蒙乃___。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_____,非复_____!”
蒙曰:“______,即更刮目相待,大兄________!”
肃遂拜___,____而别。
三、大胆想象,深入探究
“刮目相待”后,请结合文章最后一句,想象鲁肃有何表情、动作、语言?这说明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畅谈感受
1、请用“伤仲永,我悟到蒙,我懂得。”的句式,谈谈学习了《伤仲永》和《孙权劝学》的感受。
2、教师明确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背诵课文。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激引兴趣
提问“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意思,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是最早描述的是哪个人物?(吕蒙),那么咱们今天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看吕蒙是怎样做到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
(一)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由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课本P112页注释]
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人们可以从这本书所记载的丰富史料中,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得到宝贵的经验,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文中的几个人物: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鲁肃,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三)写作背景:在的赤壁之战前后,孙权既要北拒曹操,又要防止刘备鸠占鹊巢,所以在招揽人才、巩固势力的同时,劝勉臣下读书明理,提高自身素质。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四)题目解说:《孙权劝学》写的就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多读史书、兵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那么,孙权究竟是怎样劝吕蒙的呢?我们先来听一听录音,初步了解一下文章的内容;注意听的时候要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一)读一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同学们听是不是读准了字音、读清了句读。学生评议后,强调易错字音、难读语句。
字音:卿(qīng)邪(yé)涉(shè)孰(shú)即更(gēng)刮目相待
几种句式的朗读:
主谓句中主语与谓语之间要停顿,如“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宾短语中动词与宾语之间要停顿,如“见/往事耳”;
四、字句
2、节奏,如“但当/涉猎”,“与蒙/论议”,“士别/三日”,“结友/而别”,总之,朗读时要以不读破句为前提。
3、给课文画上朗读提示符号。(见课本记号)
4、齐读课文,熟悉内容。
(二)译一译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1、文中出现的几个古今异义词
①博士古义:古代研究经学的官职名称今义:学位的一级
②但古义:只,仅仅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③见古义:了解今义:看见
④及古义:到了 的时候今义:以及
⑤过古义:到今义:经过
⑥更gēng古义:重新今义:更改、更正
(或gèng更加)
2、重点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
理解:“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理解:不过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
理解:你说事务多,谁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
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理解:(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看),(你)不再是(当初)吴下的那个学识尚浅的阿蒙了!
⑤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理解:一个人跟你几天不见面,(你)就要去掉老眼光重新看待他。
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理解:兄长怎么认识事物(或明白事理)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三)说一说
请学生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听劝开始学习,学业大有长进的故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学”字来展开故事情节:、
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并与蒙结友(侧面描写)。学生根据这一思路再次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四)议一议
整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那么请大家把人物对话部分先挑出来,然后体会一下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1、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朗读时应体现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的口吻,“不可不学”应重读强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揭示学习的目的、方法)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见往事耳”应重读强调。同时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朗读时应注意体现这一点。)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委婉批评,揭示学习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反问句,对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加以彻底否定。同时,运用对比、反问,“孰若孤”要重读强调,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谈读书好处意在鼓励吕蒙求学,)
(五)演一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小结】
五、课外延伸,体验反思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型:
自读课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
学生读注释(1),勾划重点。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
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
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卿(qīng)孰(shú)涉猎(shè)为博士(wéi)遂(suì)更(gēng)邪(yé)
4、指名学生读
5、学生齐读
(四)二读,读懂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
(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
(3)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
但当涉猎:只,只是。孰若孤:谁,哪个。乃始就学: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怎么;之:无意义……
(4)请学生找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学习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国大将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三读,读出语气。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学生齐读孙权的话)
A、师引导学生体会孙权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心理: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严厉中又可见对吕蒙的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用反问句式,可见孙权对吕蒙的推脱有一丝不悦和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B、学生表情朗读孙权的话并试背。
C、引导学生从对孙权语言的分析中概括其性格特点
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2、这次吕蒙欣然接受孙权的建议,开始学习,课文是如何表现吕蒙学有长进的?(生答:通过吕蒙于鲁肃的论议。学生齐读二人的对话)
A、师引导学生体会鲁肃说话时的神态语气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同学们要知道,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学生表情朗读鲁肃的话并试背)
B、引导学生体会吕蒙应答时的神态语气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见吕蒙颇为自豪自得的神态。
(学生表情朗读吕蒙的话并试背)
C、联系“结友”一句,概括鲁肃和吕蒙的性格特点
鲁肃:敬才爱才吕蒙:听劝好学
(六)总结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背诵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 ———赞学,“结友而别”。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通过学习由一介武夫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并且赢得了鲁肃的夸赞,他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答)古今中外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希望同学们要多读书,读好书,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几年之后,当我们再见面时,同学们都不再是当年那个吴下阿蒙了,你们的进步一定会让老师刮目相待。
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谈谈吕蒙的变化给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
2、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3、学习刻苦治学的态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二、学习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的意思。
(2)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教法学法设计:
1、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研讨“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4、竞赛法。进行快速背诵竞赛,激发学生的比学赶超意识。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伤仲永》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板书题目)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文中故事发生时间大约是汉献帝建安15年,即公元210年。这一年吴国大将周瑜在伐蜀途中突然病逝,此时的孙权可以说是失去了一支臂膀,以后更要倚重吕蒙,所以对他真诚地提出了学习的要求,寄予了厚望。)
(二)、初读熟读课文
1、范读。教师范读了解一下文章,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2、齐读课文,熟悉内容。
(1)理解下列列词语的意思
当途:当道,当权辞:推辞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往事:了解历史。
(2)理解下列成语并学会运用。
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3)理解下列重点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
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三)、精读疏通文意(竞赛法)
翻译课文,标出问题,小组探讨,理清结构。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四)、研读赏析文章
1、分析语言(分组表演阅读)
①“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该怎样表达?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应该怎样表达?
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
总结:孙权的这番劝言,先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再说学习的目的、方法,然后揭示学习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评,最后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表现出他的善劝。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得、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2、人物形象(研讨法)
孙权:善权,从自身出发。吕蒙:善学,虚心。鲁肃:尊重有学识的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
(五)、积累词句。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但当涉猎( )
3、见往事耳( )
4、即更刮目相待( )
(二)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夏吴下阿蒙!
2、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六、布置作业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一些文言词语的用法,领会文章内容,品味文章中传神的人物对话。
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理解刻苦治学对自己的成长重大意义;敦促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品味文章中人物对话,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写的是什么故事吗?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试想一下,如果他长大后再勤奋学习,那么他会有所成吗?今天,我们学习北宋的另一位政治家王安石的政敌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中的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二、简介作者以及《资治通鉴》
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参考课后注解1)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研讨品味
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重点词句见学案)
1 、请学生试读课文(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2、 纠正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 全班齐读。
二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除课后注释外的重点词句或疑难字词(含学案中要求注释的字词;文中两个成语的含义是:吴下阿蒙:三国时名将吕蒙,特指不好读书的吕蒙,泛指人学识短浅。刮目相待:改变旧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2、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互助解决。
3、请同学翻译课文。
三读 ,浏览课文,概述情节
记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四读,精读课文,品味对话,分析性格
1、思考:孙权是如何劝学呢?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并试着读一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不悦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的关心、爱护。
c“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2、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关爱部下、好学、善劝(先一语破的,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
3、课堂熟读“劝学”部分内容直至背诵。
4、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劝学的结果?品味鲁肃与吕蒙两人的对话。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侧面表现吕蒙的才略的惊人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为自己才略深感自豪,颇为自得的神态,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自豪、自得)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主动与吕蒙结交,是因为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的,表明鲁肃爱才、敬才;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6、从这些语句及行动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爱才、敬才)
7、那么吕蒙听从劝告就学,从“吴下阿蒙”到“刮目相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能听取意见、好学)
8、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9、小组同学间分角色表情朗读劝学结果。
10、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
开卷有益(或要虚心接受正确意见,刻苦学习)
四、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
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五、结束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布置作业:
1、 有表情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 完成《顶尖课课练》第44页至 45页1-8题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⑵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
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教师讲故事,出示课题、作者并板书孙权劝学)
2、作品、作者介绍
师提问学生,师生齐说,《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谁能说一下《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司马光是一个什么人?(提问学生)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教师介绍《资治通鉴》的命名由来并出示。当年宋神宗之所以给这本书命名为《资治通鉴》,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意思,其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希望同学们通过孙权劝学这个小故事,也能有所收获。
学习这篇文章的主要目标是:出示课件,生齐读明确。
①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懂文意;
②通过诵读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形象;
③通过阅读、体验、感悟,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
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教师出示多层次朗读要求,讲读明确。
(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下面请大家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如果碰到生字和不懂的地方,在下面后面的合作朗读中与大家讨论解决。(教师口述)
2、全体起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朗读。先交流自己画出的字词,互相质疑答疑,再小组集体朗读课文。(师提出要求,生起立朗读)
3、小组展示朗读成果。(两个小组)
4、出示全文,教师强调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和停顿不当之处。
5、全班齐读课文
(二)读懂文意,理解内容
1、小组合作,通译全文。(起立)
2、二人小组合作,读译全文。
3、学法点拨
通过我们对文意的疏通,我们知道,我们依然用到了以前翻译文言文常用的五字法,就是,让生说(留替调补删)并出示。明确文言文翻译五字法翻译课文最基本的方法。
(三)读出语气,品味语言
通过读译课文,相信大家对本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出文章的内容或写法吗?(先小组讨论,后自主发言)
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并得到鲁肃赞扬的故事,从而告诉我们,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正所谓开卷有益。(板书:孙权劝吕蒙学鲁肃赞开卷有益)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文中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测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品析)
⑴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溢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保护。)
⑶“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身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⑷“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⑸“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示出吕蒙对自身才略出息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四)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听录音
2、分角色朗读。谁能比他读得更好呢?一位同学朗读作者话,另三位上台分别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扮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同学作点评。
3、谈感悟
刚才我们分角色朗读了课文,想一想孙权三劝的魅力、吕蒙乃始就学后的变化,鲁肃的爱才、敬才,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呢?下面我们先小组讨论,再自由发言。(起立)
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我们不能总用老眼光来看待别人,人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四、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拓展延伸
方仲永的变化与吕蒙的变化有何不同,对你有什么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努力读书,开卷有益。)
2、隔空对话
假如仲永和吕蒙穿越时空相遇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哪两位同学能既兴表演一下。
3、现场劝学
学与不学,使吕蒙和仲永的结束发生了很大变化。纵观我们周围,也有些同学上课常开小差,课后时常完不成作业,成绩总是提不上去,你如何才能劝导他努力学习呢?
五、总结、作业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出息而得到鲁肃赞扬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有用的。最后老师把宋代苏轼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我们一起共勉。它就是: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作业
1、背诵全文:劝学——就学——论议——结友
2、收集与读书、学习有关的名句、格言,写在摘抄本上。
《孙权劝学》知识点
(一)课文字词详解
【字词】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详解】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字词】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详解】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孰:谁。若:比得上。
【字词】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详解】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开始。⑤就:从事。
【字词】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详解】①及:到,等到。②过:经过。③论议:讨论,评议。④惊:惊奇。⑤才略:才干和谋略。⑥非复:不再是。复,再。
【字词】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别。
【详解】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②即:就。③更:重新。④刮目:擦拭眼睛。⑤相待:看待。⑥何:为什么。⑦见事:知晓事情。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⑨遂:于是,就。⑩拜:拜访,拜见。别:告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三)揣摩语言
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四)课文分析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10、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里是侧面描写。__作用: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11、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3、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吕蒙的学习过程。__好处: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再读课文,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2、技能目标:合作探究文中语言,体会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
教学重点:
1、合作探究文中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2、学习文中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
教学难点 :
合作探究文中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学情分析 :
学生掌握文句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翻译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学科特点,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时间预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问题探究,单元组合作,同层竞争,人人参与,精讲足练,联系实际,点拨升华,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导入新课,抽层检测。(5分钟)
二、出示目标,自主学习。(8分钟)
三、共同探究,构建知识体系。
(一)复习回顾:(3分钟)(大屏幕出示重点)
根据小组课前展示情况,用3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要点。
(二)再读课文,根据下列小问题,理清文章发展脉络(5分钟)
a.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b.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c. 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学法指导:再细读课文后完成。
总结:文章围绕学展开,出现的三个人物分别是:孙权 学--吕蒙 学—鲁肃 学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0分钟)
1、文章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人物的表达的?
2、孙权的话表现了对吕蒙的什么态度?从文中找出,仔细分析
3.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4.结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猜一猜吕蒙说这话时,是什么语气和心情?
5.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总结一下人物形象吗?
(四)拓展延伸:(6分钟)
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五)、当堂检测(5分钟)
(六)、作业设置:(3分钟)
必做:同步一、二、能力迁移一;
选作:能力迁移:二
小结: 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章故事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通过角色扮演,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学习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预习指导】
(一)知识链接
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死于江陵。鲁肃接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学习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句子所表示的语气,标注在括号内。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1)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见吕蒙进步之大;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鲁肃爱才敬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看出吕蒙对于自己的进步相当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地表现出了吕蒙的颇为得意。
(3)通过学习,吕蒙由“______________”变得使人“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
3.阅读《孙权劝学》和《师旷劝学》两篇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2)摘抄选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3)比较赏析:
【课后巩固】
结合课本注释,翻译下面的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_____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
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
及鲁肃过寻阳:_____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
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3、请学生看课件显示图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4、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三、品味语言
1、思考:课文以什么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人物对话)
2、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3、请三个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