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导读大家好,霖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大家好,霖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领会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研讨探究──巩固练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1、出示学习目标。

  2、说明文:

  说明方法: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图表说明、事例说明。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峰峦 一霎那 点缀 绫纱

  弥漫 晕头转向 月晕 崩塌

  2、根据释义写出词语:

  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峰峦)

  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预兆)

  轻巧优美。 (轻盈)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弥漫)

  即将出现的迹象。 (征兆)

  崩裂而倒塌。 (崩塌)

  3、默读课文,思考:

  ⑴ 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词语是什么?它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明确: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打比方。

  ⑵ 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句子。

  明确: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⑶ 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做练习册P59第二题。

  形态变化天气征兆产生分布情况及色彩天气征兆

  4、说明方法: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若干类别,再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不仅能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清楚,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语言训练。

  2、初步学习并运用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语言训练,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一、研讨探究

  1、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

  学生齐读第一段,完成练习册P59第3题。

  教师讲解: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比喻说明,简称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文章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二、语言训练

  1、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

  2、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三、教师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四、拓展延伸

  1、《三级讲练》课外阅读。

  2、积累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等。

  五、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2

  学习要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领会运用打比方的妙处。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重点、难点:

  1.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运用打比方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峰峦(luán ) 弥漫(mí ) 月晕(yùn )

  轻盈(yíng) 薄云( báo) 丝丝缕缕(lǚ )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云像是天气的“招牌” ,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 :标志,征兆。

  (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预兆:预先表露出来的迹象。

  3.本文作者是朱泳燚。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说明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二、检查导入:

  1.导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2.检查预习,听写字词

  3.提问作者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解题:题目简洁地概括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2.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5具体介绍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二、精读课文,体会打比方的好处,尝试解决要点二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 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

  示例:(1)我喜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个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招牌”生动地写出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2)我喜欢“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形象地写出了天上的云恣万千,优美可爱。

  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三、品读课文,赏析文章准确的语言,尝试解决要点三

  例句:1.“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

  2.“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运用拟人手法,一个“躲藏”逼真地烘托出云层之低,云块之厚,既准确又生动。

  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表示时间的词: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又不雷同。

  3、文章最后两句话“但是,天气的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它与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时’等词是相照应的,表明使用词语的准确性。

  四、拓展阅读

  拓展延伸,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训练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训练语段:

  龙卷风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当它触及海面,便会翻江倒海卷起巨澜;当它触及地面,可以把人畜像开玩笑似的卷到空中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杨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像利剑似的把坚固的大厦削掉一角。(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然把一个有三四层楼高的11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高的空中,然后把它甩到100多米以外的地方。1925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两千多人伤亡。)

  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呢?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飞速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和极为强烈的上升运动,引起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其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

  1.文中括号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俗而准确地说明了龙卷风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

  五、反馈检测:

  (一)基础知识检测

  1.给上列加点字注音

  (1)峰峦( luán ) (2)绫纱(líng )

  (3)粼波(lín ) (4)弥漫(mí )

  (5)点缀(zhuì ) (6)棉絮( xù )

  (7)一霎时( shà ) (8)模糊( m ó )

  2.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下定义 )

  ②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分类别 )

  ③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引用 )

  ④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分类别、作诠释 )

  (二)读文章第六段:

  (1)这段文字第一句话作用是(AB)

  A.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B.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采用了( 下定义 、引用 、作比较 ) 的说明方法。

  (3).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A)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三)读课外文段答题:

  在热带地区或航行于赤道附近的海船上,冰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冰可以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可以使捕捞的海产品保鲜。但是正是炽热的阳光最能“摧残”这些冰块。不过,科学家想出了办法让太阳对冰停止“敌对行为”不要那么水火不容。

  太阳当然不能直接制造冰块,但可以“曲线”造冰。比如,用电冰箱造冰,就是曲线造冰。电是一种能源,它可以使电灯发光,使电炉发热,却也能让冰箱造出坚硬的冰块来。电是能源,太阳也是能源,既然电可以造冰,太阳光为什么不能造冰呢?

  因此,从道理上说,太阳光是完全可以造出冰块来的,其中一个方法是使太阳能通过光电池把光变成电,再用电来开动冰箱。但这个方法要使大量的光电材料,成本高。为了让渔民都能买得起,法国一家船舶公司的科学家研制出太阳能冰箱——一种能自动制冰的机器。

  这种太阳能自动制冰机,外形像一个恒温箱,它既不用电,也不用烧油,就靠一个太阳光接收器。在接收器里装有许多活性炭颗粒,活性炭中有许多小孔,孔的直径只有百万分之25毫米,所以1克重的活性炭中孔的面积加起来很大,有10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网球场面积的1.5倍。在这些活性炭的孔中“灌进”甲醇,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活性炭可以吸进好多甲醇。

  甲醇起什么作用呢?它和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的作用是一样的。在夜晚没有太阳时,因气温下降,接收器内的活性炭就吸进液态的甲醇。白天,太阳能接收器被太阳一晒,活性炭中的甲醇就变成气体,甲醇气化就会吸收大量周围的热量,起到冷却作用。气化后的甲醇流到制冰订的冷凝器变成液体,夜晚时又被活性炭粒吸进小孔内,每天就这样日夜循环制冰。

  这种制冰机的优点是不用电,而利用“天赐”的太阳光“良源”。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在阴天时因活性炭中的甲醇不能气化吸热,反而不能制造冰块。因此,这种太阳能冰箱只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才有用武之地。

  1.解释第二段中“曲线”一词的含义。

  曲线:间接。

  2.第三段中“从道理上说”能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从本文看,主要侧重于介绍太阳能造冰的实际应用及方式,“从道理上讲”强调了其可能缺少推广价值的一面。

  3.第四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列数字。说明活性炭小孔面积大得惊人。这样写与下面“吸进好多甲醇”一致,揭示其强大的存储功能。

  4.从第五段中摘取、组合字词,填入下面句中的括号内:

  明确:甲醇所起的作用是:(气化吸热)(只填四字),从而制冷。

  5.从整体上看,“太阳能自动制冰机”具有哪些优点?

  明确:廉价不用电

  6.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明确:太阳能制冰机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能力目标

  1.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3.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3.图表概括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1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理解选取说明角度安排说明顺序的写法,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诉我们如何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板书文题)

  设计(二):

  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有这样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谐声双关表情达意而显新颖、可喜。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根据什么识别天气变化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变化的知识。(板书文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

  投影显示:

  (1)注音:

  峰峦(luán)

  一霎(shà)间

  点缀(zhuì)

  绫纱(líng)

  弥漫(mí)

  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

  崩塌(bēngtā)

  (2)释义: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2.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

  (4)相形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

  (5)以简表的形式归结课文的行文思路。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2)第6段的中心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标示说明角度的变化。

  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3)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4)第1段用一连串的比喻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说明云的“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这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比喻贴切,耐人寻味。总之,比喻的运用不仅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3.品读全文,体会课文层次清晰的特点。

  三、具体研讨第3~6段

  1.学生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

  2.投影显示薄云图片,请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仔细观察云的形态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思考:(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2)第3段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那么现象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

  (3)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它们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点。列表如下:

  多媒体显示: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

  丝丝缕缕地飘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

  傍晚消散

  两千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扁球状排列匀称

  两千米左右

  较薄

  天晴

  (2)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3)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生动说明: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3.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做比喻说明法,一般简称为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得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请仿照示例造句,从形状入手,展开充分的想像和联想,既考虑静态,又兼顾动态,以求动静结合之妙。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学生回答,教师示例: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

  4.第4、5、6段的写作思路与第3段相同,请学生仿照对第3段的分析以图表的形式标示这三段的内容要点。

  学生合作完成,教师示例:

  多媒体显示: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高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层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5.积累文中的有关谚语,了解识别天气变化的常识。

  文中出现的谚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教师适当补充,并做些解释,如:

  (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2)“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3)“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4)“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5)“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6)“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7)“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四、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1.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又十分准确。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体会其表达效果。

  (1)经验告诉我们……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___________(一定有时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出现了高层云,___________(一定有时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下雪。

  (3)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___________(一定有时常常)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4)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___________(相当一定非常)的限度。

  (5)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___________(判断推断推测)天气的情况。

  2.下面一段话的句序被打乱了,将理顺后的句序写在后面的方格内。

  ①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②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③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④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⑤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⑥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⑦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正确句序: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

  (1)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2)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3)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4)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5)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层,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还有一种像棉花似的白云,叫积云……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4.如果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

  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

  参考答案:

  1.(1)常常(2)往往(3)有时(4)一定

  (5)推测。(这些词语或修饰或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②①⑥⑤③⑦④

  3.(1)下定义(2)拟人(3)分类别(4)引用(5)拟人分类别作诠释

  4.天气:晴转多云,午后有小雨,风力1~2级。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运用了分类说明、比喻说明等方法,使得内容准确生动、层次明晰。看云识天气,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正如课文所言它毕竟有一定限度,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天气的准确预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昔日神话中的雷电神、风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角色,因为科技改写着大自然的历史。

  六、布置作业

  1.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投影显示: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年中就曾出现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③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④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能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各不超过5个字)

  (2)人们对“晕”的兴趣主要因为___________,文中“___________”与它相呼应。

  (3)本文段依次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从语言风格看,本文主要是___________说明。

  参考答案:

  (1)鲜亮的程度;色彩的排列。

  (2)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3)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

  (4)平实

  2.本文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不但使人们对各种云的认识豁然清楚,而且显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为我们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实例。说明文运用比喻有别于叙事写景文中的比喻,简言之,是为了“使人有所知”,而不是“使人有所感”。

  宇宙无边无垠,奥秘无穷,包罗着数以亿计的天体。探索空间奥秘是青年人未来的使命。请同学们运用比喻的方法,以通俗明白的语言,以“天空不空”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说明宇宙中有些什么。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你还懂得其他的看云识天气的知识吗?和同学一起查阅有关资料,搜集更多的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2.你对什么天气现象比较感兴趣?能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一下吗?

  参考题目:《流星雨》《月亮圆缺与潮汐的关系》《日蚀》《极光》等

  3.文章在说明“云的形态之多”的时候,用了八个比喻,模仿其语言形式,写一段话。

  4.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去实地验证一下,并写一二篇观察日记。

  5.开放探究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海底大体是平坦的,平均深度是四千米。也有峡谷和深渊,最深的地方达一万一千米。山脉也不少,在大西洋有大西洋山脉,在印度洋有中央印度洋山脉,在北极有罗蒙诺索夫山脉。不仅有一般的山脉,在太平洋还有海底火山。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它们的游动非常有趣。海参爬行靠肌肉的收缩,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一样,在攻击其他动物时,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把水从身体的漏斗管中迅速地喷出来,还能用水的反动力游泳。还有一些贝类更妙了,它们附着在船底,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海底的“森林”和“草地”十分绚烂多彩,有褐色的,有淡紫色的,还有红色的。这些海底植物,最小的凭肉眼不能看见。有些大海藻却长达两三百米,是地球最长的生物。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和石油,还有地球上很少的稀有金属。产量最大的当然要数盐了,每一立方公里的海水里含有三千万吨食盐。海洋真是地球上矿藏最丰富的大仓库。

  1.文段说明了___________知识,包含___________个方面内容,具体为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森林”和“草地”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海底四海底地形、海底动物、海底植物、海底矿藏

  2.海底的植物群落表特殊含义

  3.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

  列数字如“一万一千米”等;打比方如“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作比较如“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举例子如“产量最大的当然要数盐了”。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遗

  本文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如何根据云的形态、光彩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其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等,是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晶。生活中,这样的谚语还有不少呢!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降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鲤鱼斑指透光高积云,往往处在由冷变暖的变性高压气团控制下,云层如果没有继续增厚,短期内仍是晴天。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系统正在移来,将要下雨。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指的是久晴之后出现雾,说明有暖湿空气移来,空气潮湿,是天阴下雨的征兆;久阴之后出现雾,表明天空中云层变薄裂开消散,地面温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结成辐射雾,待到日出后雾将消去,就会出现晴天。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谚语,深化课文所学知识。

  二、课文赏析

  将“生动”进行到底

  ——《看云识天气》的语言修辞艺术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思路明晰、文笔鲜活的说明文。它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介绍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给人以知识的滋养和启迪。尤其是异彩纷呈的修辞手法,在这篇说明文中构成了一道生动亮丽的风景线。

  (1)精美的比喻句惟妙惟肖

  秦牧先生曾说:“美妙的譬喻真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这篇文章一开笔就连用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变化之丰。如“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样巧譬妙喻,使云形美神跃,让读者在丰富的联想中既认识到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特点,又领略到云朵美妙的景观。这样巧作描摹进行说明,寓知识性于生动精美的形象之中,可谓有一石二鸟之妙。

  (2)精彩的拟人句活灵活现

  在准确说明事物的基础上,如果合理地用上一点拟人手法,会使文章寓亲切于平实。如“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形象写出了卷云“轻柔”“高远”的特点。又如“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即使人觉得亲切易懂,情味盎然,又暗示了云层变低变厚的趋势。再如“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一个“躲藏”逼真地烘托出云层之低,云块之厚,既准确又生动。

  (3)精当的引用恰到好处

  文中分别用三条谚语生动地说明天上的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①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②东虹轰隆西虹雨。

  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第①句突出“晕”的位置性,第②句突出了“虹”的方向性,第③句突出了“霞”的时间性。这些句子使文章显得活泼、生动、简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

  总之,在这篇说明文中,无论是精美的比喻句、精彩的拟人句,还是精当的引用句,这些句子如一朵朵俏立枝头的迎春花,散发出亲切喜人的芳香,使得我们在这些生动说明的吸引下,愉快地阅读下去,沉浸在这丰富的知识性和鲜活的趣味性之中了。

  (《语文周报》20xx.2有删节,作者:袁丹锐)

  三、阅读知识推介

  关于圈点勾画法

  作用:一是可以经常提醒你读书要细心,要用脑思考,从而加深印象,帮助记忆。二是可以将阅读中一闪而过的感触,见解或难点、疑问随时标记下来。三是可以使真正理解、掌握书本知识,并由此有所发现、创造。

  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初读标记”。初读重点应在于把握整体精神,理解整体脉络。以读为主,同时用自己特定的符号,划出要点、难点、疑点。第二步是“重读整理”。通过重读,整理初读时划的符号,并依据符号复习要点,研读难点,思考疑点。圈点符号主要有以下几种:要点;难点;疑点;‖重点层次;()重点段落;?重要语病;△待摘的重要资料。当然这只是一种划法,圈点批划,不必强求一律。至于批注,包括评语、体会、质疑、阐述等,可以写在“天头”“地脚”“中缝”“页边”、篇始、篇末或段尾空白处,随读随写,灵活方便。但在有限的空白处的文字要力求简练、明白。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1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文中重点词语;

  2. 通过课文分析,掌握说明文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

  3. 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默读课文,锻炼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的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课文分析,掌握说明文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

  难点 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的说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画面。你知道画面中的故事吗?(草船借箭、借东风)

  小说及传说中诸葛亮神乎其神。其实,他通晓天文地理,会依据风云预知天气变化。古人云:“为将不知天文(主要指气象)、地理,乃匹夫之勇”。作为一个有才干的军事家,不仅要谙熟兵法,精通韬略,智勇双全;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气象、地理知识,善于利用气象条件和地理条件。只有如此,才能纵横驰聘,百战百胜。

  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诸葛,学一学《看云识天气》。

  二、出示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词语;

  2.通过课文分析,掌握说明文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

  3.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4.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热爱大自然。

  三、检查预习

  读一读,写一写:

  峰峦 预兆 轻盈 均匀 崩塌 弥漫 征兆 一霎间

  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四、整体感知

  1. 从说明对象上划分,本文属于哪一类说明文?

  明确:事理说明文。

  2. 速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注意两个关键过渡段)

  总-分-总

  3. 说一说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五、内容分析

  1. 结合图片判断是哪一种云,其特点及带来的天气状况是怎样的?

  明确:(图片及表格)

  卷云: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最高;最薄;晴朗。

  卷积云: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无雨雪。

  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20xx米左右;较薄;阳光温和。

  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20xx米左右;较薄;晴。

  2. 研读4、5两段,归纳整理这两段介绍了哪种云?其带来的天气状况怎样?

  明确:(多媒体展示图片及表格)

  卷层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

  高层云:卷云越变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

  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厚;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更低;雨雪连绵。

  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

  六、写作方法

  通过前面的分析,本文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分类别:

  作用: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学习科技说明文

  教学重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迁移写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大家都听说过“草船借箭”的故事吧!那孔明究竟是靠什么“借”得这十万支箭的呢?孔明又怎样知道有大雾天气呢?小说里的孔明故弄玄虚了一番,其实他真正知道有大雾天气的是通过观天象,即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看云识天气”。

  二、明确学习目标:精读一段 自学全篇 习得一法

  三、指出学习方法:教师导读 自主探究 迁移写作

  四、朗读全篇。

  1.说一说文中写天气状况的四字短语或有关天气现象的民间谚语。

  2.划出全文的结构图①/②③④⑤⑥/⑦

  五、精读一段。

  1.齐读第①段,总说云的形态和变化特征的短语分别是?

  2.试找出这一段的所包含的美点或特点,各举例说明。

  结构美;修辞美;形象美;句式美……

  3.点出全文说明中心的一句话是?

  4.提炼一种句式,并用这个句式说一段话。

  六、自主学习。

  学生自己阅读总结后面段落的主要内容:列举八种云、四种云彩及其所带来的天气状况

  七、根据自己从这篇文章所学得的有关知识,学写短文。

  1.出示题目及要求:《看 识 》;用各种的说明方法。

  2.提示:服装与个性,发型与性格,房间的布置与生活习惯等

  3.教师出示下水文:看动物识天气

  角度:从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三个方面行文。

  4.学生写作。

  5.学生当堂诵读,老师指导评价。

  七、总结。从现象到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

  八、课堂练习设计。

  1.说写练习。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①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②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2.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文段中最能揭示云特征的那句话是?

  ②文段中最能揭示云与天气关系的一句话是?

  ③文段中与八个“像”和一个省略号相互应的短语是?

  ④文段中与“变化无常”相照的词语有?

  ⑤本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九、板书设计

  精读一段 自学全篇 习得一法

  教师导读 自主探究 迁移写作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6

  看云识天气 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6题。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 )。

  3、文段中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词语分别是写云的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的最后一句引出了节选的全文的说明中心,联系全文,说说全文的说明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原文上用“”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

  2、释加粗的词,并从原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

  (1)姿态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化无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原句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然后指出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1)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云的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一段文字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A、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1

  7、文中最后一句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 【阅读理解与欣赏】 ID:71351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两个词的顺序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概括这段文字中心意思的句子,并说明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最后一句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的最后一句引出了全文的说明中心,联系全文,说说全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答题。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____,轻轻地飘在空中;____,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____,来来去去;____,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zhu( )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zhào( )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shà( )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qīng( )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根据拼音填汉字。

  点zhuì( ) 笼zhào( ) qīng( )盆 一shà( )间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是( )。

  ①有的像羊群②有的像羽毛③有的像一床大棉被④有的像鱼鳞

  2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3)用横线画出这段选文的中心句。

  (4)这一段文字能概括总结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A.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无常。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shà( )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qīng( )盆。(5)最后一句中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②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1.概括出本段文字介绍的中心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词语中的“薄”,与选文中“天空的薄云”中的“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薄板

  B、淡薄

  C、薄弱

  D、薄暮

  3. “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总

  B、总-分

  C、总-分

  3

  5.看云识天气最简洁的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看云识天气

  ①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②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1.文中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总—分—总顺序

  2.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往往”和“常常”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省略号前一组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__”来说明的,省略号后两个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__”来说明的。

  5.“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写出两条。(一条课文内, 4

  一条课文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⑴征候,先兆

  ⑵恰巧,正巧 3.交代第一段的说明中心,同时告诉我们看云上的光彩也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4.晕(日晕、月晕)、华、虹、霞。晕: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华环变大变小,分别预示天气变得晴好或者阴雨。虹:虹在东边有雷无雨,虹在西边将有大雨。霞:朝霞表明将有阴雨,晚霞表明几天内天气晴朗。(意对即可)

  5.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

  6.赞同。天气变化异常复杂,有天气预报全面而准确,所以没必要学。不赞同。看云识天气,简捷方便,可以随时观察,随时了解天气状况;看云识天气也很有趣,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言之有理即可)

  7.①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②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③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答案不唯一)

  1.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5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7

  一、学习内容:

  整体把握文章,了解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二、课前自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峰luán()一shùn()间yù()兆轻yíng()mí()漫均匀()()崩塌()()

  变化无cháng()千zī()万taì()zhēng()兆

  2、给多音字组词:

  奔bēn()bèn()薄bó()bò()báo()

  3、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

  (1)虹是好天气的标志。()(2)云的形状可以影响天气。()

  (3)日华或月华只要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天气则会变好。()

  (4)看云识天气是生活常识,是有科学依据的。()

  (5)卷云和卷积云位置最接近。()

  4、选择题:

  (1)、刚刚下过雨,那么雨前最有可能出现的云是()

  A、薄云B、低而厚的云C、卷云D、高积云E、积雨云

  (2)、月华的光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会()

  A、变阴、B、变晴C、不变D、都可能

  三、研讨交流:

  1、整体感知,讨论文章的结构层或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三段)

  2、根据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表1:如果是晴天,天上挂着的是什么样的云呢?

  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

  表2:如果是阴雨天,天上挂着的是什么样的云呢?

  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

  表3: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与天气有又什么样的关系呢?

  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

  四、课堂小练笔: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要充分运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让别人明白你将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天气。示例:h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片白色的菱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8

  篇一:看云识天气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科普文(说明文)及特点;

  2.学会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

  3.通过学习懂得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4. 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学习重点: 1.了解科普文(说明文)及特点;

  2. 通过学习懂得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3.学习运用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 做p164 一、二、三 题 2、阅读课文

  3、掌握p166—167 30个生词 4、作者简介:

  朱泳燚 (yi)1959至今,已在中央和省级以外国外专业刊物发表教学经验总结、教学研究论.文和语言研究论文200多篇;出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语言表达》、《科学小论文写作》两本,专著、合著多种。语文专著《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多次在本省和全国获奖。 5、 说明文(科普文)知识:

  (1) 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2) 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

  2、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作用:有助于把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物、事理说得具体、明白。 (3) 列数字:用一些数字来进行说明的方法。

  作用: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可以科学地、精确地说明事物。

  (3)分类别:根据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然后逐类加以说

  明。作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使人容易领会,便于认识等。 (4)作比较: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作用:可以更好地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 (5)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做彼事物的方法。

  作用:可以使陌生的变得熟悉,抽象的变得具体,深奥的变得浅显,也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6) 列图表: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帮助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

  作用:加强直观性,使人一目了然,提高说明效果。

  (7) 摹状貌:摹写事物的形状、体貌。 作用: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

  (8)下定义: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使读者对事物有明确的概念。

  (9) 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方法。

  (10)引资料(文献资料;名人语录;诗词、谚语、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

  内容、目的不同,引用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增强说明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强说明的权威性;增强说明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文章显得更富文采。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两者的模式大致是“……是……”,判断时看“是” 字前后的话能否调换,能调换,下定义;不能调换,是作诠释。

  摹状貌,不是修辞,虽然也强调相似,但更多的是说明趋势,状态具有什么特征,无本体与喻体。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3)说明文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

  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4)说明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

  (5)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内容上的科学性;结构上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

  (6)说明文的分类:

  二、导入本课:

  1、阅读课文听录音。

  2、看视频。

  3、熟悉讲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三、学生熟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熟悉课文填下表:

  表一:学习、完成晴天云简表。

  表二:学习,完成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表三:读第六段,学习完成云的光彩简表: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这8种云的?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本文说明的内容和特点;

  (2)能阐述本文说明的方法及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学习本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探究和概括的方法;

  (2)能在理解本文情感的过程当中运用想象和体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云的姿态美和光彩美;

  (2)能体会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能说出本文内容的特点及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初次“看云”,激趣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大自然现象,人们经常会通过观察它们,了解天气情况。云就是其中一种,万里无云,我们会知道天气晴朗;阴云密布,我们会知道即将下雨。如果再仔细一点,我们会收获更多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关于云的现象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从而引入新课。)

  二、再次“看云”,初读对象。

  安排学生自由地诵读课文,读完之后自主概括文章的说明对象,概括要经历从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先用一句话概括,再用两句话概括,最后用多句话概括。要求尽量借助文章的原话或关键字词,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10分钟左右。

  每人先独立完成后,再展开小组交流,相互评判,得出小组的最佳答案,教师再随机抽取小组的同学回答,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全班的基本共识。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看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看云识天气;用两句话概括是:看云的姿态识天气,看云的光彩识天气;用多句话概括时,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把课文中“云的名称”和“天气的特征”找出,并完成填写。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三次“看云”,再读顺序。

  要求学生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并判定其所属的类别,在开始之前,教师先介绍说明顺序的三大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8分钟左右。

  每人先独立完成后,再展开小组交流,相互评判,得出小组的最佳答案,教师再随机抽取小组的同学回答,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全班的基本共识。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看法:本文是逻辑顺序。课文一至五段写云的姿态,第六段写云的光彩,第七段有一个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提高对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的整体把握。)

  四、四次“看云”,精读方法。

  教师先介绍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列图表、打比方、援引用等。再让学生进行自主概括说明的方法有哪些,分别举一些句子具体说明,并说说这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表达效果。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10分钟左右。

  然后小组交流,相互评判和完善,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位学生说说,边说边自评和互评,细化深化每人的学习。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有三种:打比方、分类别、援引用。“打比方”集中在第1段,把云的不同姿态比喻成不同的物象;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分类别”集中在主体部分,把云的姿态和光彩分成多种类别,分别说明;表达效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援引用”集中在第6段,引用了许多民间谚语;表达效果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且增长了读者的知识。

  完成以上学习任务后,深入一步,让学生创新运用:本文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说明方法是比喻,我们也仿造着造一个。题目是:“河对岸的霓虹灯亮了,远远望去,……”时间:3分钟左右。

  然后小组交流,相互评判和完善,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位学生说说,边说边自评和互评。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解答

  像彩带,像珠帘,像游龙,像飞梭。/像闪耀的群星,像柔和的焰火,像仙女的裙带,像天宫的彩桥

  (设计意图:运用归纳法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五、五次看云,细读语言。

  要求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品味赏析课文语言,每人找出文本中修饰性的词语和补充性的句子,并用词语准确概括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3分钟左右。

  每人先独立完成后,再展开小组交流,相互评判,得出小组的最佳答案,教师再随机抽取小组的同学回答,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全班的基本共识。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在句中加入一些词语的例子,比如第2段中有“往往”“常常”,第3段中有“一般”“常”“都”等。这些词如果删去,意思就有差异了。在段中加入一些句子的例子,比如第7段最后两句:“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如果删去这两句,就片面夸大了看云识天气的作用。由此可见,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和严密。

  (设计意图:对文本语言进行提炼和解读,提高学生的文本感受力。)

  六、六次“看云”,回顾总结。

  下课前,每人想一句结束语,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学习启示。要求总结收获准确、全面,总结启示深刻、独到。先在纸上写下来。时间2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互相评判,然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的代表发言,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之后,随机自主发言。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总结,继续激励学生的学习。

  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看云识天气,具体来说是看云的姿态和光彩识天气。说明文的基本学习方法是自主阅读和自主概括;边阅读边概括,先概括它说明了什么,即说明对象;再概括它怎样说明,即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以及说明的语言等。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希望大家多多观察,尝试用说明文的方式,书写喜欢的一种现象。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体现归纳法学习。)

  七、推荐阅读。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同时“得益于课外”,需要课外阅读。我向学生介绍一篇介绍天气的科普文章和意大利科学家、画家、音乐家达芬奇的《水》,读完之后写下自己的一两句感想或评论,与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 理解、积累词语。

  2.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3.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积累词语。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谚语说:东边轰隆,西边雨,说的是云和天气的变化。暴雨来临前,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

  课堂实录

  一、作者档案

  1.朱泳燚,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现任江苏省常熟中学高级教师,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评为首批江苏省名教师.1993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

  二、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1.自由地把课文诵读两遍,力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顺。

  2.积累字音

  峰峦(luán) 一霎(shà)间 点缀(zhuì) 绫纱(líng)

  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 崩塌(bēng tā)弥漫(mí)

  3.词语理解: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三、说明文的知识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A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B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C并列式。

  (五)说明方法:

  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

  四、整体感知

  1.从题目上看,这是一篇说明什么的文章?

  明确: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明确:逻辑顺序。

  3.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云的谚语?

  明确:棉花云,雨快临。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收麦。

  课后小结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思路明晰、文笔鲜活的'说明文。它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介绍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给人以知识的滋养和启迪。

  课后习题

  背诵并摘抄文中优美的比喻句及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积累丰富的词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激发了解、研究、探索自然的兴趣。

  2、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知识要点的能力。借鉴修辞、描写、谚语等写作手法。

  3、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培养学生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⑵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⑶ 培养学生拓展思维,积累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得途径多种多样,可读书,可看报,可上网查资料今天我们就从课堂内的学习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首先来看看谁是信息高手!

  二、谁是信息高手(整体感知)

  老师朗读课文,请同学们专注地听,记下你听到的要点。

  全班交流。

  三、自读课文,认识云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天上的云,试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你对这一词的初步印象。(美丽)

  哪些语句让你有了这一印象?(品味语言)先小组交流,之后全班交流。

  请大家速读课文,在文中圈出云的名称,说说你看到了哪些云?

  此外,我们还看到了什么?(云的光彩)有哪些?(晕、华、虹、霞)出示四幅云的图片。看着这些云除了觉得美丽以外,应该认识它们了吧!请选择一幅说出它的名字,并从文中找出作为判断依据的句子。

  大家发现了吗?作为判断依据的句子中大都用到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看来比喻的运用不仅能使事物形象生动,还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作者真不愧为描摹高手!

  四、拓展

  让我们也来做做描摹高手吧!先请第一组同学看我纸上的事物名称,由其中一位来描摹,另外三组根据他的描述来猜事物名称,三分之二猜到了你就成功了!

  备注:每组一次,共四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看了天上的云,我仿佛也置身空中成了其中一朵,同学们肯定要问:“你是什么云?”我呀,是雨层云,长得很壮,不象卷云那么单薄。我很想亲近你们,所以我常常离你们很近,可是你们并不欢迎我,因为你们嫌我带来了雨雪连绵的天气,于是我躲了起来,不久,我发现大家因为缺电少水而想念我了。我好高兴,别担心,我会常来看你们的!

  二、认识云和天气的关系

  同学们,你最愿意成为哪种云或哪种云的光彩呢?请选择一种,根据课文内容作自我介绍,并说说你与天气的关系,最好还能说说你为什么愿意成为这种云或这种云的光彩?动手写一写。

  全班交流,学生点评。

  出示云的图片。现在再看这些云,你应该不止认识它们,肯定还能获得些天气情况。请你选择其中一幅来给大家发布天气预报。

  三、拓展

  瞧,大自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你能列举一二吗?先请大家小组交流,组长做好记录并代表小组发言。

  四、教师寄语

  大自然充满无穷的奥秘,它是一本无字的书,等待我们用智慧来解读,希望同学们能养成细心观察自然的习惯,要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让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勇于攀登前人未达到的科学高峰!

  五、作业

  搜集民间流传的关于天气的谚语。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2

  预习准备:

  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云彩的种类及其预示的天气,完成课后第一题。(列出表格,分类介绍)

  一、课堂导入

  PPT展示积云图片,问题:如果在这种天气出门( )

  A.很快被淋成落汤鸡

  B.可以享受美妙的阳光

  C.最好带上雨伞

  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位伟大的预言家,它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去解读这些神秘的语言。那姿态万千的云朵,在气象学家眼里,就是一块块天气的“招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云彩的科普文章,去认识这些“招牌”。

  二、默读感知,了解云彩

  1.默读课文,认识云彩

  PPT展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标注段落序号;勾画重点语句。

  2.天气播报,了解云彩

  (1)PPT展示卷云图片,举例说明如何依据课文内容介绍某种云的特点。

  示例:卷云最轻盈,站得最高,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卷云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2)展示云彩图片,让学生以云的口吻介绍云彩并做天气预报。

  三、默读交流,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感知语言特点

  提示:这虽然是一篇科普文,但是语言不乏生动之处;同时,作为一篇科普文,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都很有讲究,大家从这些角度找一找,品一品。

  2.同桌合作,就各自找的特点交流交流,然后向同学们展示交流成果。

  预设:

  (1)语言生动形象。

  A.精彩的比喻句惟妙惟肖。

  B.精彩的拟人句活灵活现。

  C.精当的引用恰到好处。

  (注:学生说到比喻和引用时,可稍加提示“打比方”和“引资料”。)

  (2)语言严谨。文章多处运用了“往往”“常常”“有时”等表示不确定的词语,体现了科普文(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3)语言客观。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姿态万千的云彩,但并没有表示自己对云彩的好恶情感,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客观性。

  (4)语言富有层次感。

  四、分享交流,探秘自然

  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预言家,它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请同学们联系之前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现象暗示着一些不同寻常的奥秘。

  五、 布置作业

  两人一组,观察一些特殊的自然或生活现象,探究其背后的秘密,完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科普文章。

  补充说明

  PPT展示卷云图片举例说明:大家好,我是卷云,我最轻盈,站得最高,而且我身材苗条,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我当然不舍得给大家带来雨雪啦,有我的地方就有晴天。

  举例:蚂蚁搬家、蚯蚓钻出地面预示着阴雨天气。

  板书

  设计

  22.看云识天气

  朱泳燚

  刘厚超《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生动形象

  看云识天气——科普文语言 严谨客观

  富有层次感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①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出示学习目标。

  ②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得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三、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①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 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②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对于修辞方法,学生了解即可,关键体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好处(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月光照在地上,像……

  四、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六、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一、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二、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教学重点:

  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教学时间:

  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三、讨论全文结构。

  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层次及语言特色。

  (一)讲读第一自然段

  1、朗读首句提问什么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3、朗读指出修辞手法?

  4、这一节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三)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样,是什么样天气?

  2、雨天的“招牌”呢?三种云的特点、高度、厚度、颜色在怎样变化?

  3、“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4、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5、归纳与第二节关系。

  (四)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1、云上有哪几种光彩?(晕、华、虹、霞)

  2、这些光彩特征怎样?预示着什么天气?

  3、引用谚语有什么作用?

  五、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4)积累有关谚语。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

  2、教学难点:区分云彩繁多复杂的形状、种类。

  三、教学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不知道“云”字的繁体?请一个同学来写好吗?学生写“云”字的繁体“雲”。很好!我们能不能从这个字看出点什么呢?(有“雨”字。和天气有关。我觉得天上有云时,可能快要下雨了吧?)我们从这个字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云和天气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规律,今天我们来学习《看云识天气》,看看云与天气有什么样关系。(播放视频:看云识天气

  (二)初读,整体感知:

  听课文朗读录音,整体把握: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三)精读,议论探究:

  自读课文,认识各种云的特点及其和天气的关系,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教师示例:“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学生回答,幻灯片同时展示云图)

  其他示例:(1)当积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时就变成了我,我是积雨云,然后我越长越高,慢慢变黑,最后我整个倒下了,这是乌云弥漫、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下起了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或者龙卷风。

  (2)我是卷层云,是在连绵的雨雪来临之前出现在天空的一层薄云,看到我,请大家出门前带上雨具。

  (3)我的绰号叫“毛玻璃”,是由卷层云积聚而来的,透过我看天就会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实我的真名叫“高层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常常和我形影不离。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在“各种云”的介绍中,我们不仅认识了云,而且也学会了看云识天气。

  (四)品味欣赏:

  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文章按照总分总的关系展开说明。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又将“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2、品味语言:

  本文文字优美,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

  例句:(1)“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

  (2)我喜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个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招牌”生动地写出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3)我喜欢“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它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天上的云恣万千,优美可爱。

  (4)“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运用拟人手法,一个“躲藏”逼真地烘托出云层之低,云块之厚,既准确又生动。

  (5)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表示时间的词: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又不雷同。

  (6)文章最后两句话“但是,天气的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它与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时’等词是相照应的,表明使用词语的准确性。

  (五)总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六)拓展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还可以通过“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小组讨论并交流。

  (七)作业布置:

  1、设计一个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他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2、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