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霖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阿长与山海经课后习题答案,阿长与山海经课后习题答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阿长与山海经课后习题答案1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配套练习册答案
1、 积累运用
1.惶 lǔ 悚 dan 琐 shuān g 慕 hai 诘 pī z ē n g 炙
2.A
3.(1)辟头 (2)渴慕 (3)震悚 (4)疏懒
4.B
5. 鲁迅 《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
二、阅读鉴赏
(一)
1.第一层(第1段):写作者给阿长说《山海经》。
第二层(第2~5段):记叙阿长买来《山海经》及作者的感受。
第三层(第6段):写《山海经》是我心爱的宝书。
2.表现“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
3.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我爱戴。
4.因为对这四本书“我”曾经那么“渴慕”“念念不忘”而没法得到。如今,却由一个自己不抱任何希望的人买来了,当然会视为宝书了。
(二)
1.都给别人做佣人,都有着凄苦的人生,都有善良、质朴、宽厚、仁慈的品质,任劳任怨。
2.老哥哥勤劳、善良、正义,同事还具有质朴、宽厚、仁慈的品质,而且任劳任怨。
3.老哥哥在“我”家辛辛苦苦劳累了一声,却常挨骂,看祖父的冷脸,人老体衰时背祖父赶出大门。
老哥哥走时,“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心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请,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
4.“我”热爱、同情、惦记、怀念老哥哥,对老哥哥有这深厚真挚的感情。
阿长与山海经课后习题答案2
一、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答案:
1、第一部分,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第二部分,首先围绕阿长的日常言行,略写“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详写睡相粗俗;其次围绕阿长“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详写“元旦的古怪仪式”,略写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再次,围绕阿长的迷信可笑,详写阿长将“长毛的故事”赢得“我”“空前的敬意”,略写“谋害”隐鼠而失去“我”的敬意;第三部分,围绕阿长对“我”的真诚关爱,详写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
2、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
3、作者之所以写这样一个人,是因为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对阿长倍加感激与怀念。
二、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
答案:关于“写作时的回忆”:如“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的;再如,“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现在”也鲜明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的。关于“童年的感受”:如“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这里就是从“童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的。两者的不同:一个是站在写作时成人的立场,一个是站在童年的感受立场。
2、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能读出来?
答案:“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些充满温情的叙述既满含思念与感激,又深怀同情和愧疚。
3、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试简要说明。
答案:首先,对阿长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实在不大佩服”,对“她懂得许多规矩”表示“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之后,对她能抵挡大炮的“伟大的神力”“有了特别的敬意”,却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完全消失;后来,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由此“我”对她又“发生新的敬意了”。
三、“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答案:两处“伟大的神力”指代对象以及感情色彩不同。
第一处指攻城时阿长能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了阿长的无知和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
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了“我”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四、文中一些语句略带夸张。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
答案:鲁迅儿时曾养过一种拇指大的隐鼠,常把它放在书桌上,看它舔吃研着的墨汁。后来这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阿长的举动本是突然受惊的应激反应,而“我”却认为阿长故意害死了自己的宠物、玩伴。“憎恶”“谋死”,大词小用,夸张地体现了儿童的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
2、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里用“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感受?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答案:过去“我”厌恶阿长,但阿长讲了长毛的荒诞故事,儿时的“我”信以为真,相信阿长的确具有抵挡大炮的“伟大的神力”,对她不仅转为尊敬,而且达到“空前”的程度。夸张的修辞生动地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心理,也包含着成年的“我”在写作时流露出的对阿长的调侃。
3、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作者是否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阿长所说的“脱下裤子”的战法和功效,是“童年的我”所惊叹的,从“成年的我”的角度来看,不免有滑稽之感。用“当然”“倒”这样的词语来表示调侃的语气,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不是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这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看的,如果能从“童年的我”的角度分析,认为作者当时真的认为如此,也未尝不可。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