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霖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八下语文桃花源记课后题答案,初二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作者: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依靠打鱼为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河行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小河两岸生长,在几百步的范围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他想走道林子的尽头看看究竟。
桃林在小河的发源处就到头了,紧挨着的就是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仿佛有些光亮。渔人丢下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里很窄小,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前面突然开阔敞亮了。这里的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的小路,交错相通,能听见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面的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着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那里的人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的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给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各自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上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有找到路。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便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求访的人了。
1、下面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便舍船 shè 屋舍 shě 俨然
B、为外人道 wèi 捕鱼为业 wéi
C、男女衣着 zhuó 便要还家 yào
D、与外人间隔 jiàn 此中人语云 yǔ
2、下面句中加粗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问所从来。具答之。
D、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缘溪行( ) 欲穷其林( ) 便扶向路( ) 欣然规往( )
4、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桃林没有了,溪水的源头却发现了。
B、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打听渡口的人了。
C、未果,寻病终:没有结果,因为寻找时病死了 。
D、诣太守,说如此:(渔人)拜见了太守,叙述了他进出桃花源的情况。
5、写出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 , , 。
6、对文章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暗示将会出现“奇境”
B、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
C、说明桃花林是个好地方
D、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7、 默写文中描写桃花源自然景色的句子。
答: 。
8、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陶渊明。
B、文章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平铺直叙。
C、作者在文中 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但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D、文章结尾写南阳刘子骥探访桃源未果病终是为了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一)语段点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在文 中括号里补出省略的主语。(A、村人 B、渔人)
2、“悉如外人”中“外人”指 ,“黄发垂髫”指 和 。
3、比较加粗词古义和今义的不同。
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妻子邑人
古义:
今义:
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5、第一段文字中画线句描 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不抄写原文,简要概括回答)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们生活: 。
6、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中热情好客的风尚。
B、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C、村人“皆叹惋”是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这里与世隔绝而叹惋。
D、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二)迁移过关: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 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 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
⑴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
⑵ 与众共之( )
⑶ 杨谢而从之( )
2、下面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3、下面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计口授地:计算
B、与众共之:一共
C、子来或迟:或者
D、此殊不缺:特殊
4、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5、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由哪句话可看出来?
答:
6、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
答:
【答案】
1、B
2、C
3、顺着,沿着 穷尽 走到尽头 沿着 计划
4、D
5、世外桃源怡然自乐 豁然开朗
6、C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由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8、C
(一)
1、A B A A
2、桃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 小孩
3、交通:交错相通;各处运输事业总称。
妻子:妻子和儿女;男子的配偶。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不要说;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4、A
5、优美,富饶 安定,和平 自由,快乐
6、C
(二)
1、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
⑴ 的
⑵ 代衣服……之属
⑶ 代穴中人
2、C
3、A
4、穴中人 杨氏
5、同意。“杨谢而从之。”
6、因为那 些东西会引起人的贪欲,造成分配的不平等,那么这个地方也就不会安居乐业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