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自由(《呐喊》自序教案)

导读大家好,霖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呐喊自由,《呐喊》自序教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弄清鲁迅为什么要创作《...

大家好,霖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呐喊自由,《呐喊》自序教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弄清鲁迅为什么要创作《呐喊》和为什么而呐喊

  2、把握鲁迅生活经历、思想变化和《呐喊》成因三者的关系。

  3、学习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典型事例说明思想发展过程的写法。

  【教学重点】

  掌握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金心异”与鲁迅的一番谈话?

  2、鲁迅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认识作者写作《呐喊》的缘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现代文坛的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巨匠,《呐喊》是他1918到1922年短篇小说的结集,也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集。

  初中时学习过鲁迅先生的哪些小说?

  《故乡》、《社戏》、《孔乙己》等。这些小说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同一个小说集《呐喊》。(幻灯展示《呐喊》篇目)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呐喊>自序》就是这部小说集的序言。

  二、抓住“梦”,梳理文章内容

  本篇序言题为《<呐喊>自序》,很明显,是鲁迅先生自己为其第一部小说集写的序,自然我们就很希望从作者这里知道,他这第一部小说集是因何产生的?又为何取名为“呐喊”?

  1、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的过程

  地点——生活经历——思想发展

  绍兴——侍亲疾——看透世态,想走异路

  南京——求新知——选择学医,救民报国

  仙台——攻医学——领悟要著,弃医从文

  东京——搞文艺——悲哀寂寞,深刻反省

  北京——抄古碑——苦闷沉默,思索追寻

  北京——应索稿——看到希望,作文呐喊

  2、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叙述自己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思想发展过程。

  1层:总写(第1自然段);

  2层:分叙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及思想发展过程。

  第二部分(从“S会馆里有三间屋”到结尾):介绍写作《呐喊》的缘由和他为革命而创作的文艺观、创作态度。

  1层:写自己创作小说的动机;

  2层:说明创作《呐喊》的指导思想、小说成集时的心情和小说的命名

  3、鲁迅先生创作《呐喊》的缘由是什么?关于这一点,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我们有所提示,请同学们找一找。

  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有这样的话:“我在年青的时候也曾经做过很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可见,正是未能忘却的年青时的梦成为鲁迅创作《呐喊》的原因。因此,“梦”成为本文的文眼,为我们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提供了一个特别的窗口。

  那我们就来阅读全文,看看其他地方还有没有梦字,并试着思考以下问题:

  1)它们是如何产生的?结果如何?

  2)它们对鲁迅先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要回答这几个问题,我们需要认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即1-10自然段)。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看到了从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从中我们也感觉到了一个不断成长变化的鲁迅形象。

  各个阶段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与形象

  生活经历 思想发展 作者形象

  家道中落 庸医误人 困顿少年

  南京求学 选择学医 热血青年

  仙台学医 弃医从文 爱国志士

  东京治文 悲哀寂寞 彷徨者

  北京蛰居 苦闷思索 彷徨者

  小结:从第一部分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从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鲁迅的生活经历是复杂的,尤其是在这坎坷的经历中,他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资料:

  少年时,父亲病故,家境由小康坠入困顿,使他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尤其是认识到了庸医误人的害处,此时的鲁迅是一位困顿少年。于是他想走异路,去寻求别样的人们,便开始了南京求学的生活。在那里,他接触到很多新的知识,于是选择学医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这时的鲁迅已经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梦想,希望尽自己所能来挽救国民,使他们的身体不受疾病的折磨。在日本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里,鲁迅继续着自己美好的梦,直到有一天在讲堂上,他从教师放映的画片上看到了中国人。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对鲁迅的影响,在本文中鲁迅思想的变化则是通过以下文字流露出来: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新生》杂志的筹办是鲁迅第二个梦的开始,可是这场梦没能做多久,便在现实中被击得粉碎。这一次,鲁迅所受的打击很大,他由无聊、寂寞和悲哀而陷入沉思。彷徨者的鲁迅真的就范于社会的黑暗与民众的麻木了吗?这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不弄清这一点,我们便无从理解《呐喊》这部小说集的形成。

  我们的回答是不,回顾鲁迅从少年到此时思想发展的历程,从治病救人的第一个梦到文艺救国的第二个梦,我们感受的鲁迅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执着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民主战士。从第一个梦到第二个梦,鲁迅的认识在深化,思想在发展,而这第二个梦的破灭之后的沉寂与彷徨,对于一个民主战士的成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他不再像年青时那样“慷慨激昂”,而是开始以一种更实际、更冷静、更清醒、更深刻的态度来观察社会人生、来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由此看来,在本文开头所说的“不能全忘的一部分”梦,就是指鲁迅先生年轻时候强烈的、执着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而这正是《呐喊》小说集形成的本质原因。

  因而,我们对第一部分的内容总结就是这样的:课文第一部分回顾了自己从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揭示了《呐喊》形成的 本质原因。

  4、早期的经历与执着的救国救民理想是鲁迅写作《呐喊》的根本原因,但为何恰恰在这一时期开始写作呢?《呐喊》的形成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朋友的劝说。尤其是“金心异”这位老朋友与鲁迅的一番对话,很耐人寻味,也就是课文的第19-21自然段关于铁屋子的文字。在这几段文字中有几个生动贴切、寓意深远的比喻,成为我们理解的难点。请同学们阅读之后说出以下几个喻体的本体是什么;

  “熟睡的人们” 喻处在长期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的愚昧、麻木的国民。

  “大嚷起来” 喻为唤醒广大民众而发出的“呐喊”。

  “铁屋子” 喻黑暗的、禁锢得极为严密的旧中国。

  “毁坏这铁屋” 喻摧毁这黑暗的旧世界。

  5、阅读21段

  通过阅读21段,我们可以看出,朋友的索稿,催熟了鲁迅苦闷中的希望,他坚信,希望在于将来,希望不能抹杀,因而“改变国人精神”的初衷又在心中徜徉。于是,鲁迅拿起了笔,从《狂人日记》开始,向黑暗的社会的宣战。所以,金心异的索稿是《呐喊》形成的外因。

  6、思考:这里呐喊的目的是不是作者创作《呐喊》的指导思想。

  7、小说集各为《呐喊》有何含义?

  其含义有二,一是为唤醒精神麻木、“熟睡”的人们起来抗争,而发出战斗呼喊;一是为慰藉战友,使之“不惮于前驱”的呐喊助阵。

  8、叙述经历与议论思想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把叙述经历与议论思想观点结合起来,既叙述了重要经历,又阐明了思想发展的进程。每段叙事之后,都有相应的议论。的确是叙事具体生动,议论精辟透彻,起到前后照应,互相补充的作用。叙是议的前提与准备,议又是叙的内容的深化和提高。既使读者得到了感性认识,又明确了作者思想转变和发展的原因。其手法异常高妙。

  三、总结全文

  1、在《<呐喊>自序》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回顾了自己从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的生活经历,表明了他思想发展的过程,交代了《呐喊》形成的缘由以及“呐喊”的目的,此外还反映了作者的文艺观点与创作态度。因此可以说,《<呐喊>自序》是全面了解《呐喊》的一把钥匙,也是鲁迅前期思想发展的小传。

  2、鲁迅的这篇《自序》主要叙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鲁迅在这篇《自序》中叙述了他的生活经历,思想变迁和文艺观点 说明了他写作的起因、目的和将小说集定名为“呐喊”的来由。

  四、板书

  《呐喊》自序

  鲁迅

  贯穿的线索

  梦之一 选择学医,救国

  救治国民的身体 救民 (本质原因)

  梦之二 文艺救国, 的理想 创作《呐喊》

  改变国民精神

  老朋友金心异谈及“铁屋子” (直接原因)

  唤醒沉睡者 取名“呐喊”

  慰藉勇士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明确鲁迅“呐喊”什么?他为什么“呐喊”?他在怎样的环境中“呐喊”的?同时背诵附录《自嘲》。

  2、由鲁迅回忆自己梦的产生、对梦的执着,你能不能谈谈自己有什么梦?怎样形成的?你如何为梦的实现而奋斗?请以“我的梦”为题,写一篇600—800字的作文。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