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在不需要用到该权限时也向用户申请访问权限,如果用户拒绝,就不能安装。
为了防止这些App进一步偷窥用户隐私,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对存在问题的相关企业进行了约谈,并要求在6月17日之前,完成相关App的整改,同时,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手机App进行检查。
在此之前,报道称,近日有网友反映自己手机上安装的App自行启动、读取手机信息、访问位置等次数很频繁。其中,一款名为“优学院”的移动教学软件在10分钟读取了手机照片和文件25000次。而腾讯TIM1小时内尝试自启动近7000次。
除此之外,很多知名App包括拼多多、新浪微博等同样存在频繁自启动、唤醒同类App等越权行为。
360网络安全专家葛健表示,网络上有很多黑灰产业,利用手机App来获取用户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贩卖到产业链之外。大部分正规应用厂商在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数据时,都会经过脱敏后存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数据外泄或倒卖的情况。
360网络专家葛健建议,用户需要养成良好的使用App的习惯,不要在安装应用显示弹窗中全部点击允许,这会让那些恶意应用利用,以此获取用户个人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小米在MIUI 12中加入了“照明弹”、“拦截网”和“隐匿面具”三个功能。可能是MIUI 12保护用户隐私的能力太强了,甚至被央视点名表扬。
小米在手机系统层面加入了一些保护用户隐私的功能,这点是值得称赞的。
其实,很多厂商的系统都有保护用户隐私的功能,例如苹果早在iOS 6中便引入了专门的“隐私”菜单,使用户能非常简单地控制应用程序可访问的内容和数据。
除苹果外,华为的手机系统也有保护用户隐私的功能,比如隐私空间(双系统)、保密柜、应用锁以及广告和隐私等。
由此可见,厂商们也很重视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那些恶意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的企业应该受到法律制裁,还广大消费者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