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计发月数139是怎么来的(养老金计发月数139是怎么来的)

导读大家好,林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退休金计发月数139是怎么来的,养老金计发月数139是怎么来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3

大家好,林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退休金计发月数139是怎么来的,养老金计发月数139是怎么来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39的制订

2005 《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文件)首次定义了“养老金计发月数”这一术语,引入了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

当时文件设置了养老金计发月表,从40岁到70岁对应每月计发。60是139个月,50是195个月,55是170个月。如果晚一年退休,对应的计划月份会有变化。比如61岁退休,有132个月,65岁有101个月。

其实,即使60岁零1个月退休,月数也是按照61岁计算的。40岁以下的月数按40岁以下的月数计算。年龄大于70岁的,70岁以后算56个月。

39这个数字不是拍脑袋就能决定的。起初,人们在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时,没有月数的区别,都是按照120计算。后来为了突出退休年龄和领取养老金时间的差别,制定了月计发表,也有助于引导人们延迟退休。

计算方法

当时的基本原则是这样的:当人们领取养老金并达到人均预期寿命时,他们将只是收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这也实现了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的目的。

公式=12 [1-(1i)-(yd-yr)] I (1i)

符号“”代表索引。Yd是指城镇平均预期寿命。Yr是指退休年龄。I指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预期收益率(或记账利率)。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当时城市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5.21岁。按照4%的预计平均记账利率计算,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可在138.76个月后领取,四舍五入至139个月。

同样,50岁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

计发月数会增加吗

实际上,当时的假设并没有考虑到养老金增加后,个人账户养老金会不会增加的问题。现在我们每年养老金增加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数额也会随着个人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我们要计算记账利率和养老金增长率的差值。如果记账利率是8%,养老金增长率是5%,其实差别只有3%。

关于人均寿命的问题,其实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我们城镇的人均寿命也大大提高了。2000年,全国平均预期寿命为71.4岁,2015年提高到76.34岁,提高了近5岁。

注意,计算中使用的75.21岁是2000年城镇人口预期寿命。毕竟我们的养老金主要是针对城镇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城镇的医疗生活条件更好,寿命更长。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0%。据估计,城市人口的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确定需要调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月缴费额。如果相应的确定缴费月数的原则不变,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记账利率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增长率之差的缩小,缴费月数一定会增加的结果。

来源:暖心社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