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分配指的是什么(第三次分配指的是什么)

导读大家好,林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第三次分配指的是什么,第三次分配指的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三次分配指的什

大家好,林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第三次分配指的是什么,第三次分配指的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三次分配指的什么

经济中的“分配”是指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以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形成流动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与市场按要素贡献进行初次分配、政府按国家意志进行再分配相比,第三次分配是社会主体自愿参与的财富流动。与第一次分配更注重效率、再分配具有强制性以促进总体公平正义相比,第三次分配体现了社会成员更高的精神追求。“在道德、文化和习惯的影响下,社会力量通过私人捐赠、慈善事业和志愿行动自愿帮助方式济的穷人和弱者,是再分配的有益补充”。第三次分配在概念内涵、分配主体、分配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第三次”并不意味着在时间顺序上一定发生在第一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实际上,这三者是交织在一起的。有些义务劳动发生在初次分配的同时,有些捐赠发生在再分配之前并得到税收减免。因此,第三次分配可以理解为不同于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分配的“第三种分配”。内涵也不同:初次分配是市场化的要素合作博弈,使要素的整体贡献最大化;再分配是政府在公平正义等国家价值观指导下的强制干预;第三次分配以善良、服务大众、助人为乐等社会价值观为导向,以法律政策为鼓励和推动,以既看得见又看不见的“社会之手”为驱动,不是利益驱动,也不是公权力所逼,而是充满活力。如果初次分配是市场环境下导致资源创造的“造血”行为的结果;再分配是在心脏的推动下促进血液在主动脉的循环,给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带来氧气和营养,降低全身风险;那么第三种分布无疑类似于促进更平衡的人体健康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微循环行为。造血的第一次分配和血液平衡循环的再分配关系到人的生死,而微循环的第三次分配影响着全身的长期生态健康。

第三次分配特点

1.资源贡献者并不局限于社会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个人或家庭,而是广泛覆盖大部分社会群体。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慈善捐赠人都呈现出“大众化”和“中产化”的趋势。统计显示,近年来,中等收入群体在我国各类基金会中的捐赠比例不断增加,显示出中产阶层日益增长的公益热情和慈善文明。有学者从实验经济学的“温暖效应”研究中解释了这一趋势:在第三次分配中,不仅接受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加,捐献者的成就感和意义感也增加了。

2.志愿属性赋予了捐助者“主动性和选择性”,即选择慈善支持的内容和方式。从内容上看,慈善行为已经超越了货币或实物捐赠,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等慈善行为越来越普遍;事实上,技术进步为慈善行为开辟了新的方式和渠道,比如网络捐赠、社交平台捐赠、众筹等。慈善行为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体现在财富和实物直接从拥有者手中流出的模式上

3.涉及的行业也从最初的扶贫拓展到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环保等诸多领域,惠及民生的公共事业进步。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更具创新性的高等教育和科技进步的当下,一些可能产生突破性、颠覆性成果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改造领域,由于其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以及一旦突破对公共利益的促进和对科学事业的普遍贡献,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投入。

4.隐含的价值取向突破了济贫扶弱的局限,开始具有鼓励科学探索、推动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促进世界更加和平和谐等深刻含义。“分配即正义”,分配本身就包含价值取向。刻意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明确的价值取向;在再分配中,要调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关系,促进共同富裕,也要给出非常明确的价值取向。在第三次分配中,社会力量所从事的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等方式具有深刻的嵌入价值,其行为本身也凸显了大爱共享的理念,带动了“报答滴水之恩”、“知恩图报、服务传递爱心”等慈善文化的融合传播,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升华。

第三次分配内涵

要明确第三次分配的地位和作用,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慈善组织培育模式。慈善发展有三种模式:一种是政府主导,慈善组织由政府直接管理和运营,通过财政支持和动员社会成员来筹集资金;二是社会主导,慈善组织完全由民间运作,依靠平等竞争机制,通过减免税收获得政府资助;三是政府与社会相结合,政府主要承担行业监管责任,适当利用金融杠杆和“负面挤出效应”撬动全社会慈善捐赠。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中,政府的监管定位模糊,社会慈善组织的发展在监管缺失和过度监管之间摇摆不定。因此,在坚持党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明确政府监管职责的方向,在慈善事业中引入高效的管理和竞争的评价机制,提高整个社会福利的效率。

加强慈善组织队伍建设,建立内外监督相结合的有效监督机制。在慈善组织队伍建设方面,应重点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慈善组织队伍,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提高信息公开透明水平,建立慈善资金使用跟踪反馈机制,增加慈善物流透明度。

来源:学习时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